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xuufo学习网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 >  初中 >  初一 >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【五篇】

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【五篇】

2020-05-03 00:10:01初一访问手机版400

  【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、结构、变化、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,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。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。下面是免费为您整理的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五篇】,仅供大家查阅。

  【篇一】第一章有理数

  --------------1.1正数与负数

 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。

 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“-”号的数,叫做负数。

 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。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,是的中性数。

 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:南北;东西;上下;左右;上升下降;高低;增长减少等。

  ⑤正整数、0、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,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。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。

 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;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。

  ⑦“基准”题:有固定的基准数,和的求法:基准数×个数+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;平均数的求法:基准数+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÷个数写出原数,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;“非基准”题:无固定的基准数,如明天和今天比,后天和明天比。

  -------------1.2数轴

 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,这条直线叫数轴。

  ②数轴三要素:原点、正方向、单位长度。

 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: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,但数轴上的点,不都是表示有理数。

 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。例:2的相反数是-2,如:2+-2=0;0的相反数是0

 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,记作|a|。

  从几何意义上讲,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,有两个点。

 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=|M—N|

 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;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;0的绝对值是0。

  ⑦两个负数,绝对值大的反而小。

  ⑧|a|≥0即非负性;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:|a|=5,a=5或a=-5

  -------------1.3有理数的大小

 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,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。

  ②负数小于零,零小于正数,负数小于正数。

 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,绝对值大的反而小。

  -------------1.4有理数的加减法

 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:

  1.同号两数相加,取相同的符号,并把绝对值相加。

  2.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,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,并

 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。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。

  3.一个数同0相加,仍得这个数。

  加法的交换律:a+b=b+a;加法结合律:a+b+c=a+b+c

 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:减去一个数,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。

  -------------1.5有理数的乘除法

 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:两数相乘,同号得正,异号得负,并把绝对值相

  乘。任何数同0相乘,都得0。

 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:-2×-1/2=1。

  乘法交换律:a×b=b×a;结合律:a×b×c=a×b×c;

  分配律:a×b+c=a×b+a×c注意可逆的使用。

 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: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,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。

  两数相除,同号得正,异号得负,并把绝对值相除。

 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,都得0。

  -------------1.6有理数的乘方

 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,叫乘方,乘方的结果叫幂。在a的n次方中,a叫做底数,n叫做指数。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,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,负偶正。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,0的任何次幂都是0。新-课-标-第-一-网

 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:a2=4,a=2或a=-2

  注意:|a|+b²=0得:a=0且b=0

  强记:a0=1a≠0;-12=1;-12=-1;-13=-1;

  -13=-1;-22=4;-22=-4;-23=-8;-23=-8

 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:先乘方,再乘除,最后加减;同级运算,

  从左到右进行;如有括号,先做括号内的运算,按小括号、中括号、

  大括号依次进行。注意:12-4×5=12-20不能把-变+

 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×10的n次方的形式,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,注意a的范围为1≤a<10;n比原整数位减1。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。

 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,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。比如:3.5449精确到0.01就是3.54而不是3.55.再如:2.40万:精确到百位;6.5×104精确到千位,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,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。

 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

  ----------2.1用字母表示数

  1、偶数: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偶数如:-4、-2、0、2、4、三个

  连续偶数:2n-2,2n,2n+2相差2。

  2、奇数: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:-5、-3、-1、1、3、5

  三个连续奇数:2n-1,2n+1,2n+3相差2。

  ----------2.2代数式

  1、用加、减、乘乘方、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

  成的式子,叫做代数式。注: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

  2、代数式的写法:数学与字母相乘时,“×”号省略,数字写在字母

  前;字母与字母相乘时,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;数字与数字相乘时,

  “×”号不能省略;式中出现除法时,一般写成分数形式。式中出现

  带分数时,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。

  3、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,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;

  如:电费、水费、出租车、商店优惠-------。

  4、单项式: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。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

  是单项式.因此,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,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

  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,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,②式子中含有加、减运算关系,也不是单项式.

  单项式的系数: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;不要漏负号和分母

  单项数的次数: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.注意指数1

  5、多项式:几个单项式的和。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,关键要看代

  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.每个单项式称项,其中不含字母的

  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选代表;

  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.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

  它前面的性质符号.

 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。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。

  6、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;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。

  ----------2.3整式的加减

  ①同类项:所含字母相同,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。简称“二个相同,二个无关”

  ②合并同类项: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。可以运用交换律,结合律和分配律。同类项用括号括起来,中间用+连接

  ③合并同类项法则:合并同类项后,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,所含字母部分不变,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“两不变”

  ④不含某字母项时,就是某字母项的系数为0

  ⑤字母的升降幂排列: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

  序排列。

  ⑥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+号,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;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-号,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改变;括号前有数字时,要连着符号相乘。

 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

  -----------3.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

 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。

 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,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,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。

 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:

 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;

 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;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

 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.

 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,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。方程的解代入满足,方程成立。

  ⑤等式的性质:

 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,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。a=b得:a+-c=b+-c

 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,等式不变。

  a=b得:a×c=b×c或a÷c=b÷cc≠0

  注意:运用性质时,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+、-、×、÷;运用性质2时,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。

 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:

 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→去括号→移项→合并同类项→系数化1;

 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,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,五个

  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,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.因此,解方程时,

  要根据方程的特点,灵活选择方法.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:

  ⑴去分母: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,不要漏乘不含

  分母的项;分子是一个整体,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;

  注意: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,不能混淆;

  ⑵去括号:遵从先去小括号,再去中括号,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;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;

  ⑶移项: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,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=为界限,移项要变号;

  ⑷合并同类项:不要丢项,解方程是同解变形,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,

 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.

  ⑸系数化1: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ax=ba≠0

  的形式,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,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、分母搞颠倒一步一步来

  --------3.2一次方程的应用:

  一、概念梳理

 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:审题,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,弄清相关数量关系,注意单位统一,注意设未知数;

  ①解: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,

  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,

  ③解这个方程,

  ④答包括单位名称,检验。

 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:

  ①数字问题:表示一个三位数,则有=100a+10b+c数位上的数字×位数

  ②行程问题:基本公式:路程=时间×速度

  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:甲走的路程+乙走的路程=总路程

  甲走的时间=乙走的时间;

 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:甲走的路程-乙走的路程=甲乙之间距离

  ③工程问题整体1:基本公式:工作量=工作时间×工作效率

 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=总工作量;

  ④储蓄问题:本息和=本金+利息;利息=本金×利率×时间

  ⑤商品销售问题:商品利润=售价-进价成本价

  商品利润率=售价-进价/进价

  ⑥等积变形问题:面积或体积不变

  ⑦和、差、倍、分问题:多、少、几倍、几分之几

  ⑧按比例分配问题:一般设每份为x如:2:3:4为2x、3x、4x

  ⑨资源调配问题:资源、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

  二、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

  ⑴模型思想: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,抽象成数学模型,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.

  ⑵方程思想: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:按比例分配、线段的长、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.

  ⑶转化归纳思想: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,实质上就是利用去

  分母、去括号、移项、合并同类项、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,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,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=a的形式.体现了化“未知”为“已知”的化归思想.

  ⑷数形结合思想:如:数轴问题、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,借助

  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,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

  观地展示出来,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.

  ⑸分类整体思想:如:绝对值、偶次方、点在线段上延长线

  上、线段外、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

  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,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

  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.

  -----------3.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

  ①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,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

  ②消元法解方程组:

  1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: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,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格式﹛

  2、代入消元法: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,再把它“代入”另一个方程,进行求解,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,简称代入法。

  3、加减消元法: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左边-左边=右边-右边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,叫做加减消元法,简称加减法一定要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

  -------------3.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

  两个未知数,两个相等关系见一次方程的应用

  第四章直线与角

  -------------4.1几何图形

  形状:方的、圆的等

  1①几何图形大小:长度、面积、体积等

  位置:相交、垂直、平行等

  ②几何体也简称体。包围着体的是面。

  ③常见的立体图形:圆柱一曲面二平面、圆椎一曲面一平面、圆台、球一曲面、长方体六面八点十二棱、四面体三棱锥、三棱柱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,在一个平面内就是平面图形。新课标第一网

  ④点线面体: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几何图形;点动成线,线动成面,面动成体。

  2展开与折叠: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;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;正方体展开六个面可用“1字型”、“Z字型”模型认识。

  3三视图:主视图从正面看、左视图从左面看、俯视图

  从上面看。

  ----------4.2直线、射线、线段

  1.特点与表示方法:

  ①直线没有端点,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用延长描述,可用两个大

  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;

  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,向一方无限延伸,用端点和延伸方向中的任意

  一点表示;端点相同,延伸方向相同的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两个相同。

 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,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不能延长。

  2.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,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。线段是图形,距离有大小。

  3.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,并且只有一条直线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。

  4.经过两点的所有连线中----------线段最短两点之间,线段最短

  ------------4.3线段的长短比较

  ①线段的比较:叠合法线段上、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度量法。

  ②中点: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称这条线段的中点。

  ③线段的和、差、倍、分整体求部分,部分求整体可以设未知数

  ④点在线段上、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、甚至在线段外。

  -----------4.4角

  1、定义: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。角的端点为顶点,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。

  2、1°=60′1′=60″1周角=360度1平角=180度;

  直角=90度;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°,时针每分钟走0.5°.

  3、度化为度、分、秒整数不动,小数下放;度、分、秒化为度逐级上调。

  4、度、分、秒的加、减、乘、除余数下放运算:对口秒与秒、分与分、度与度运算,满60进1,借1算60

  -----------4.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

  ①角的比较:叠合法在角的内部、在角的外部或度量法。

  ②角的平分线: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,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。

  ③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,∠⒈+∠⒉=90°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,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。不要遗漏。

  ④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,∠⒈+∠⒉=180°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,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不要遗漏。

  ⑤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。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。

  ⑥角的和、差、倍、分角在角的内部、在角的外部可以设未知数

  ⑦方位角:北偏东30º就是从北望东旋转30º,西南方向:就是南偏西45º

  --------------4.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

  1、尺规作图:几何中,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,这种画

  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

  2、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:1作一条射线AM2在射线AM

  上,以点A为圆心,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,交射线AM于点B则

  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

  3、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:1在∠AOB上以O为圆心,任意长为半径画弧,分别交OA、OB于点P、Q

  2作射线EG,并以点E为圆心,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;

  3以点D为圆心,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;

  4作射线EF,∠DEF即为所求作的角

 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

  ----------------5.1数据的收集

  1、全面调查普查: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

  2、抽样调查: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

  3、总体: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

  4、个体: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

  5、样本: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

  6、样本容量: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

  ------------5.2数据的整理

  1、常用的统计图:条形统计图、折线统计图、扇形统计图

  2、扇形统计图: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,即用圆36

  º表示总体,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,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

  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,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

  3、扇形的中心角计算公式:360°×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

  -------------5.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

 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。

 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。

 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。

  --------------5.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

  图表带来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的同时,使用不当的图表来表达数据,

  会给人以误导。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时,要关注数据的来源、收集的

  方法和描述的形式,以便获取更多合理的信息。

  备注:①1+2+3+4+------+n=n×n+1/2②1+3+5+7+----+2n-1=n²

  ③2+4+6+8+-----+2n=n×n+1④1/2×3=1/2-1/31/3×4=1/3-1/4

  ⑤2²º¹³-2²º¹²=2²º¹²×2-1⑥98/99=1-1/99

  ⑦如果在直线a上有n个点线段AB上有n个点可以构成n+1×n+2/2条线段,则共有2n条射线,n×n-1/2条线段;

  ⑧同一平面内有n条两两相交的直线,最少有一个交点,最多有n×n-1/2个交点;

  ⑨同一平面上共有n个点n≥3,其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,那么连接任意两点,可画n×n-1/2条直线;

  ⑩平面上从点A发出n条射线,可以组成n×n-1/2个角;角内发出n条射线,,可以组成n+1×n+2/2个角